首页节日文化乡村节日文化,乡村节日文化认知

乡村节日文化,乡村节日文化认知

kodinidkodinid时间2024-05-07 11:50:30分类节日文化浏览38
导读: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乡村节日文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乡村节日文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农历二月二,你们知道农村有什么风俗习惯吗?这一天干什么?农历二月二,你们知道农村有什么风俗习惯吗?这一天干什么?60后的我很清楚的记得,小时候天天盼过年。年过后盼着过元宵节……...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乡村节日文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乡村节日文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农历二月二,你们知道农村有什么风俗习惯吗?这一天干什么?

农历二月二,你们知道农村什么风俗习惯吗?这一天干什么?

60后的我很清楚的记得,小时候天天盼过年。年过后盼着过元宵节元宵节过后盼着过二月二。因为中国传统节日和“吃”有着密切关系。不同节日就吃不不同的特色小吃。或许那时候缺吃少穿的缘故吧,才盼着过节吃上一顿美味。如今吃穿不愁,天天吃的像过年一样丰盛。因此节日的气氛或习俗也慢慢的淡忘好多。

不过二月二的习俗我还是记忆犹新的。二月二那天早晨,父母亲要比平时早起一个多小时。做一些传统习俗必做的事。那就是先拿起提前准备好的木棍,敲梁头(过去草瓦房上盖托林椽子用的,三角形木架)。梁头蕴含着是一条“龙”所以,一边敲梁头一边念叨:“二月二敲梁头金子银子往下流,”听着多吉利啊!说数遍之后,紧接着到厨房里弄好多草木灰,撒到屋根和墙根上。也是边撒边念叨:“二月二撒墙根,蝎子蜈蚣死一堆,数遍”。蝎子蜈蚣以前在农村旧宅院里,最常见的害虫。***经常受它的危害,所以人们愿意它死光光。而今天不知它们都到哪去了,见不到它们了。是不是和滥用常用农药的结果?

乡村节日文化,乡村节日文化认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到此话扯的有点远了,书归正传。往墙根撒完灰,父母动手做早晨饭。主食是煎饼,一张张像凉皮一样大小薄厚,各种配料的煎饼好吃极了。

吃过早饭,父亲带领着男孩子们到理发店理发。据说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理发最吉利。因此理发店里理发的人,排成长龙。

哎!驴筋扯到马腿啰嗦了这么多,不知朋友喜欢不。

乡村节日文化,乡村节日文化认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谢谢邀答!二月二,龙抬头。龙是中华的图腾,我们都有对龙的崇拜,其风俗习惯也围绕龙而展开,什么开龙沟,放龙水,剃龙须等等都有,龙是神物,找不到,就用易找的借代,猪头易找,有的就供猪头,拜猪头,吃猪头肉为之。因正月不剃头,剃头有死舅的说法,故到二月二就剃头理发,美其名曰“剃龙头,刮龙须”图吉利。

在宜忌上有说,不许动针线活,怕龙头一抬,伤了龙眼招灾惹祸。忌去担水,龙是管水的,龙活在江井河湖海,不宜去水边,怕惊动了龙抬头惹龙怒,引发水灾与旱情,不宣动农具去挖土动土,怕伤了龙头。宜吃春饼。二月二,龙抬头,去剃头,少忧愁。

传说二月二是济公菩萨圣诞,信济公的会拜祭济公。同时二月二又被传为土地公生日。人对土地是极为看重而敬仰的,封土地神为***,这天也会祭拜土地公。所以,在民间,二月二也是个节日,当节来过的。

乡村节日文化,乡村节日文化认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月二龙抬头,在农村可是很重要日子呢!我老家这一天过得还蛮隆重的呢。说一下老家这天的风俗习惯吧。

灰囤呢,就是用农村烧柴火的草木灰,在地上圈出一个个闭合的图形,或圆或方,里面放上各种粮食,代表“粮囤”。

小时候的二月二,每到早晨,都能听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这是打灰囤时放的。有特别讲究的,在小院里、大门外、房屋中都会打几个“灰囤”。

一般院子里和大门外面的“灰囤”中间会放一把粮食,玉米、小麦、大豆等都是地里经常种植的粮食,粮食上面压上一块红砖。在房屋里面的就更有趣儿了,人们会放上钱,崭新崭新的纸票哦!

灰囤是朴实的农民丰收的一种期望,希望今年能够风调雨顺,粮食大丰收。丰收了人们就有好日子过了。因此有“二月二,龙抬头,大囤尖,小囤流”的谚语

料豆通常是黄豆,就是在大锅里,用黄豆拌上沙土炒熟,炒熟的黄豆香喷喷的、脆脆的,吃起来特别香。

农村的主妇们炒黄豆一方面是为了给孩子们当“零食”,另一方面是为了自己制作黄豆酱。过去农村物质匮乏,一般都会做点酱腌点咸菜啥的,以备蔬菜少的时候吃。

2020年真是不平凡的一年,从吃了腊月三十的饺子就没再出过家门,一晃三十二天了,明天就是二月二了,要不是这冠状肺炎疫情整的,明天该有许多人出门的,因为我们农村这二月二还真有不少风俗习惯呢,要做许多事呢。

第一件事,二月二早晨吃圣虫多少年来雷打不动的习惯。过年时我们这家家做大枣饽饽,特别是两对大圣虫那是家家都少不了的,一对盘圣虫一对跑圣虫,正月初一和饽饽等供品供养在宗谱下面,然后过了初三收起来保存,大枣饽饽一般过了初三就可以吃掉,而圣虫可不吃,冻在冰柜,只能到二月二这一天吃,吃圣虫在我们农家也是有讲究的,一般都是家里的老爷们吃圣虫头,而身子都让孩子们吃,女人一般吃个尾吧,听上去虽然有点不公平,但是我们也都习惯了,男人嘛家里的顶梁柱,吃个圣虫头,一年都让他顺顺当当的。

第二件事,在我们山东农村,还有吃炒豆子的习惯。这种炒豆子一般指黑豆、黄豆或花生,甚至是面豆等,一般煮熟或炒熟。 每年农历二月二吃了豆子表示每年春天开始,这天炒好,相遇时, 相互交换吃。也有用糖炒制的,孩子们走到那家,念叨着流传的俗语,“二月二,炒豆子,大娘婶子给一把”,还别说在小时候,这一把一把的豆子,还真是我们小孩子特别喜欢的小零食呢。


第三件事,那就是出门理发去。老一辈传下来的习惯,腊月二十几理发以后,准备过年,然后头发再长也不能去理发,一直要等到到二月二这一天才去理发,还美其名曰这叫“龙抬头”。老人们都说,二月二,是龙王从新成仙的日子。因此借这个吉利,也都选择在这一天理发。特别是为小孩求个健康成长,大人求个辞旧迎新、一步登高的好寓意。因此老人们一般还尊崇老风俗正月里面不理发的习惯,等二月二理。

有一些风俗习惯可能没有太实际的意义,人们之所以还遵循它们,无非就是希望在新的一年有一个好的开始,老百姓过日子简简单单,只要一家大人孩子平平安安的,这就是好日子,正如当下,能呆在家里不出门,远离***,那就是为国家做了最大的贡献,也是自己最大幸福,真的希望过了明天的二月二,疫情会出现拐点,让所有的人都可以走出家门,漫步于阳光之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乡村节日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乡村节日文化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qbcbjlaw.com/post/15379.html

二月理发风俗习惯
节日送礼物意义,节日送礼物意义是什么 浦城文化节日,浦城文化节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