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节日糍粑的由来简介,广西节日糍粑的由来简介50字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广西节日糍粑的由来简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广西节日糍粑的由来简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糍粑江西的来历?
糍粑起源于福建 。糍粑在我国贵州、重庆、四川、江西、湖南、福建、湖北、广西、陕西等省市都有。又以江西九江、福建武夷山地区最为盛行,其中又以广西梧州的做法最为特别。安徽南部也有,主要是在重阳节的时候,作为节日食品供客人品尝。
只不过每个地区因习俗和地域差异而糍粑各有不同。在南方地区,糍粑一般会在腊月制作,作为贺年食品。
艾叶糍粑的来历和寓意?
吃艾草粑的寓意,寓意事事平安顺利、兴旺发达。
艾粑节:亦称“二月二”。侗族民间传统节日。流行于广西、湖南、贵州毗连地区,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举行。节日当天,人们将洗净的白头翁的枝梗叶花掺入浸胀的糯米,舂成粑粑,合糖捏成汤圆,或烙成饼,配上油茶、米花、芳香可口。晚餐前,全家同食。今晚,姑娘和小伙们打来艾粑油花,或由小伙子位卖糖煮艾粑汤圆,共庆佳节。
三明糍粑的来历和传说?
来历:
糍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传说当年伍子胥投奔吴国,受到重用。他在吴国建功立业,并带兵打败了楚国。
由于担心吴王“喜而忘忧”,在建造著名的“阖闾大城”的时候,他想到一个办法,把糯米蒸熟了,压成砖块用来做墙基,给吴国囤好应急粮。
后来,越王勾践入侵吴国,将吴国都城围得水泄不通。当时正是年底,城中苦撑一段时间断粮了,很多百姓都饿死了。
这时,吴国人想起了伍子胥的话,掘地三尺,发现了糯米制成的墙砖。于是,大家把糯米砖挖出来,敲成小块后,蒸煮着吃,一下子解决了断粮危机。
后来,在吴越一带,每逢腊月,人们就用糯米打糍粑,以此来纪念伍子胥。
慢慢地,在我国南方,很多地区都有了打糍粑的传统,比如福建、江西、贵州、广东、广西、浙江、湖南、湖北等地。
四川大多是在中秋节打糍粑。而重庆的红糖糍粑,随着重庆火锅的兴起,火遍了大江南北。
部分北方地区也打糍粑。过新年时,人们会自己打糍粑招待客人,比如河南和陕西,信阳糍粑就很有名。
广西黄小米糍粑的做法?
1
先把糯米浸泡六个小时
2
泡好的糯米沥干水
3
放入蒸锅中大火蒸半个小时,蒸好的小米倒入干净的盆中,加点凉水用擀面仗捣水。其间放点白糖
4
用勺子挖一块小米放入芝麻粉中
5
在芝麻粉中滚一圈
食材:糯米500g、红糖 100g、黄豆粉50g、花生仁50g。
步骤:
1、糯米用清水淘洗干净,拣出谷壳杂质。
2、将糯米放入盆中,注入足以浸没糯米的冷水浸泡10小时。
3、将糯米捞出沥干,放入竹篦中。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广西节日糍粑的由来简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广西节日糍粑的由来简介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qbcbjlaw.com/post/16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