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节日文化,节日文化特色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特别节日文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特别节日文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十大喜事文化?
(1)娶亲:这个是肯定的,不过就古代来说,明媒正娶和纳妾是不同的,
(2)乔迁:乔迁之喜
(4)冠礼:古代男子的冠礼也是喜事之一。女子的及笄在某些地方也算一种喜事,但是并不是全部都算。
(5)升官,金榜题名:这个不解释,肯定算喜。
(6)开府:这个可以理解为当门立户,这个在古代也算是喜,不过并不是在全部地区都有庆祝,有些地方是没有的。
(7)生孩子,满月,周岁:这些都是关于小孩的,不过刚生的孩子一般不会立时庆祝,而是满月才庆祝,不过也有直接庆祝的,
(8)传统节日:八月十五(中秋),九九佳节(重阳),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等等。
(9)一些地方性的节日,中国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特色的节日,这个也算是传统喜事。这个太多了,比如蒙古的那达慕大会,福建一带的妈祖诞辰,各地的财神诞辰等等。
(10)寿诞:这个在古代的时候一般是生活好的人家才有的,不过就算在一般人家有些时候也是必须庆祝的,比如60,66,77,88,99,100,一般以后不知道。不过这个跟人有关,可以不算是传统喜事。
从民俗角度谈谈如何传承发扬我国的传统节日?
1、将传统节日适当增加为法定节日:
在传统节日与现代政治性节日比重大大失谐的情况下,尊重人们的风俗习惯,适当增加传统节日为法定节日,显得迫切并必要。
多开设传统文化课程,让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通过教育使他们有一种对传统节日,对本国节日的温情和敬意感,在传统节日的良好社会氛围形成之前,社会教育的功能缺位必须由学校教育来补充,才不至于出现传统节日的“断代”。
传统节日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有三点:
2、有增进人际和谐,传承文明的作用;
3、有利于建构“和谐”社会。
在历史上,传统节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的演化,整合着的。
中华民族是特别重视孝顺和家风建设,因此大多传统节日都是以“家”为主题的,如“除夕”“春节”“寒食”“清明”“中元”“中秋”“重阳”等等,只有“元宵”节是纯***节日,“端午”是以思念屈原为主题的运动项目节日。中国传统节日虽然说文化内涵丰厚,但内容单调,仪式古板,越来越不适应现代人的生活实际,需要创新与改革。
一、在传统节日里增加社会核心价值,增加集体主义内容。比如清明奠英烈,除夕家族大团圆褒贤扬善活动,春节集中拜年活动,中元节历史教育活动。
二、以村为单位,建立祠堂性质的公共祭祀场所,但要破家族为单位的旧规。
三、由国家文化部门建立一***代社会祭祀仪式,庄重、简单、方便、固定。
四、同时由文化部门为在外工作、旅游、服役等特殊人员,量身一套祭祀仪式。
如何发扬中国的传统节日,关键在于融合时代元素。
根据传统二字便可见中国的传统节日一直都在传承,而很少去融合当今时代下大家喜闻乐见的元素,这样就会导致中国传统节日与当下时代的人们思想脱节,就会越来越让年轻人感觉中国传统节日都是老一套,无聊无趣,更别提让他们主动去发扬了。
就拿最近很火的一部国漫《哪吒之魔童降世》来说,哪吒的故事老少皆知,是中国神话文化的重要一部分,但现在年轻人中很少有人去谈及哪吒,闭口张口都是漫威里的英雄人物,这主要是文化的脱节,哪吒的故事从小就听,对很多人来说是老掉牙的故事了,没有多少新意和***,并且哪吒的故事内核也主要都是古代的思想,不符合当下年轻人的思想。
但当哪吒被赋予了新的思想内涵之后,哪吒这不新电影里的人物成为了当下人们现实生活中的一种反映,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部电影里找到自己的影子,哪吒对命运的抗争也很能引起年轻人的共鸣。所以,哪吒立马就火了,票房一路飙升。
这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和节日具有着巨大的能量,只不过是缺少当今时代价值的融入,没有和年轻人产生强连接而已。
所以,最后回到如何发扬中国传统节日这个问题上,还是开头所说的,根据当今时代的主流价值观,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传统文化进行一定程度的重塑,赋予它新的价值内涵,是发扬中国传统节日的有效方法之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特别节日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特别节日文化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qbcbjlaw.com/post/18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