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春节饮食风俗,节日春节饮食风俗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节日春节饮食风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节日春节饮食风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每逢过年过节时的一桌子的美食代表了什么寓意?
每逢过年过节一桌子的美食代表什么?有什么寓意?
谢邀!寓意是人们根据谐音,根据象形,而人为想象出来的,而且这个想象必须从吉祥,美好,正面的角度去想象,就可以说出很多带积极意义的寓意,并通过约定俗成而逐渐定下来的。
逢年过节一桌子的美食代表什么?一种美食就可以代表一个家庭成员,一桌子就可以代表一家人聚在一起“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幸福安康、全家福”等,什么好听就可以代表什么。
把一桌子的美食分开来又有很多寓意。如:“鱼”任何一种煮法的鱼,我们都可以用谐音法说它象征着“年年有余”;“饺子”、“鸡蛋”,我们可以根据象形法代表“元宝”,这种菜肴的寓意就是“财源滚滚”。“年糕”谐音为“步步高升”;“剁椒鱼头”,象形谐音的寓意为“***当头”;“生菜”谐音的寓意为“生财”。
有些新婚家庭,煮“红枣莲子汤”寓意为“早生贵子”;“西芹百合虾仁”寓意为“百年好合”;“山珍海味全家福”,其主要食材为水发海参、鲍鱼、鱼唇、鱼肚等,其寓意为新人今后家庭生活幸福美满。
过年的时候摆一个大圆桌子,桌子上一定要摆满饭菜,而且最好吃完。大圆桌子象征一家人团团圆圆,寓意来年更加顺利。摆满饭菜寓意来年更加美满幸福。吃完代表来年风调雨顺。这是我们这里的习俗。
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你那里都是怎么过春节的?都有什么风俗?
谢邀请:我们地方是多民族文化的富川瑶族自治县,古叫冯乘县分湖南省瑶都江华和富川瑶县,现有古苍梧郡梧州白话从贺江上游富江富川梧州白话人及高山源、西南桂林话等四种话言为主如:国家传统村落、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深坡村》图二、同族八都、九都而七都富川瑶族自治县新华乡虎马岭村是国家传统村落也中国非物质长鼓舞传承人文艺表演活动。图三、四、五
瑶县富川过年风俗佳节,每年春节前每家都做美食《美食粿条》和糯米白饼糍粑如图一等食品都放二、三个月兼长寿黑红油茶、红薯、小芋头等一起饮油茶。而有订亲家族男方要做大《美丽粿条》送给女方、晚辈给老辈人送鸡***节(半斤),有小孩送给鸡腿肉……
民族文化在春节初一、二在富川县城北沙子街开始到元宵十五,每乡村轮流庆祝佳节表演舞龙舞狮、拔河比赛、演唱会、地方彩调戏、兰球、广场舞及桂剧等节目如富川县古城、连山、白沙、富阳、柳家及城北乡镇的梧州白话人,用中国非物质遗产蝴蝶歌对歌、自歌、团队等演唱图六……
本人山东济宁的:三(腊月二十三)祭灶,四(腊月二十四)扫屋,五(腊月二十五)蒸馍馍,六(腊月二十六)杀猪,七八(腊月二十七 八)乒啪过年啦,除夕下午去祭祖(请逝去的老人回家过年),晚上包饺子最后刀 擀面杖都用饺子皮封上(只是春节早上不能用)春节当天早早的起床去给年纪大的人磕头拜年(现在已经有的不磕头了) 补充一下腊月二十六至二十九之间会过油(炸丸子 炸鱼等等) 春节前后串亲戚
我们是河南省汝州市,与大家分享我们过春节的情况。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节日,时间是每年的正月初一,为了过春节,家家提前要备[_a***_],农村的叫赶年集,有的杀猪杀鸡杀羊,还要买新衣服等。腊月二十三是小年,下午炕火烧,烧香敬神,送灶王爷(老灶爷),去上天领粮食,有对联为证:“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回”。到除夕即年三十(或二十九日,没有三十日)晚上,还是烧香敬神放鞭炮,吃汤饺子,还要剩一些熟饺子和生饺子 。(到初一早上吃)接着看春晚。村庄上的鞭炮声彻夜不止,正半夜新年钟声响起时,鞭炮声响彻云天,五更时分,家家户户隆起了柏枝火,烧香安神放鞭炮,慢慢热闹起来,至亲的晚辈会给长辈端饺子,长辈还礼,给一些糖果花生瓜子之类,还给20元到100元不等的压岁钱,以示吉利。七时之前一般都吃了饺子啦,该打牌打牌,该上庙烧香烧香,该聊天聊天,有些学敲锣打鼓,有些学骑自行车或电动车,有的在家看电视。中午吃揽锅菜或几盆几碗的,再烧香敬神放鞭炮。晚饭一般喝稀饭,还要烧香放鞭炮。城市春节是不让放鞭炮的,总之,过春节人们吃得好穿得好玩得美,就是这样。(不信神的家庭是不烧香不敬神的)。
我的家乡在贵州乌江石林景区,地处乌江中游。我已经有十余年没有在家乡过春节了,今天能谈的也只是十余年前的依稀记忆。
春节,是我的家乡一年中最重要、最浓重的节日。
腊月二十八,家家都把猪来杀。我家乡春节浓重的第一体现,每年新年立春之前家家户户都要杀猪,俗称杀年猪。家乡经济基础薄弱,得到一分钱很不容易,为了一年中能够有肉吃,家家户户都要想方设法
自家喂上一到两头三四百斤的大肥猪杀来过年,一方面成块成料的用来腌炕腊肉;另一方面,旧年除夕夜,有一个全猪的东西献佛祭祖。送走除夕,乞求新年幸福安康、荣华富贵。
记得四十年前,我的父母还健在,借着改革开放的春天,我家第一次杀了一头两百多斤的大肥猪,父母与同村的七八个人,手忙脚乱忙得不亦乐乎,向全村寨请客的事就落在了我身上。那时节,不论那家那户,只要杀年猪,都要挨家挨户地去请,图个圣情。现在不请了,杀猪是屠夫的事,多少钱包给他就可以了。
虽然这段感情让我很留恋,可是,我也只能无奈地记忆了!
记忆中的年味儿
小时候总盼望着过年。日子进了腊月,天气早已是冷的滴水成冰了。每天早晨窗户的玻璃上总能冻的现出各式各样的冰菱花。小孩儿们都窝在炕上暖和的被窝里不愿起来。人们出门都是缩脖袖手,满嘴哈气,遛达一会儿后,眉毛胡子上全是冻的白白的冰花。狗子们蜷缩在窝里,看到人都懒得睁开眼睛,只顾着将嘴巴伸在腿下边取暖。各家各户的烟囱里陆陆续续开始冒出白烟,那烟仿佛也是冷的厉害,慵懒的慢慢悠悠向上飘去。村子醒了,人们也各自开始盘算着今年这个年该怎么过。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每年的腊八粥是必须要喝的。记得家里熬腊八粥没有现在这么花稍,小米粥里加点自产的豆子,或扁豆,或绿豆,或红豆,再放几颗红枣,扔几粒冰糖就已非常美味了。到了腊月二十三,家家开始祭灶。白天用甜菜或胡萝卜熬糖稀,待到锅里咕嘟嘟咕嘟嘟的冒泡时,糖稀也就好了。铲到预先准备好的罐子里。小孩儿们一人一根筷子在里边搅,一边搅一边放在嘴里吸溜,紧嘴好吃的烫的呲牙咧嘴。太阳落山后,擦洗干净的灶台上放半碗米,插上三柱香,摆上贡品。香烟绕绕,家里长辈主祭,敬烧黄表,念几句吉祥话,叩三个头。然后抱一捆干草在院里点燃,再次上香,敬黄表,叩头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
从腊月二十三开始一直到除夕这天,村里家家户户都忙的不可开交,干活场面是热火朝天。有的人家生豆芽、做豆腐、炒炒米、打油茶,忙活失也;有的人家做黄酒、捍豆面、搓麻花、打糕点,香味扑鼻;有的人家炸果子,炸油糕、炸豆腐、炸丸子、炸酥鸡肉、炸鱼,焦香四溢;有的人家漏粉条、蒸馒头、蒸窝窝、蒸黄糕,热气冲天。男人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去供销社买年货,香烛纸表,挂钱年画,大张红纸,毛笔墨汁,鞭炮麻雷,各色花炮。还要称上二斤洋糖,再来点各种调料。心里盘算着差不多了,手里提着大包小裹说说笑笑往家走。家里老人们则坐在炕沿上糊灯笼,修马灯,搓麻绳,抽旱烟。人口多的人家这些个活计大都自己干,人口少的就得邻里间互相帮衬着干,左邻右舍的婆姨们一边干净利索的干活一边叽叽喳喳说说笑笑。孩子们则吵吵闹闹上窜下跳的玩儿着,不时传来大人们一声吼叫……年,就这样一天天近了。
年终岁尾这天早上,人们都照往常起的早。女人们打炭烧火,准备上坟祭祀用的菜品,男人们则准备纸钱香烛,点心烧酒。家中旦凡能行动的男性都会上坟祭祖,告慰先灵。祭祖后回家吃罢早饭,男主人再相约邻里去龙王庙观音庙上送对联,烧香敬神。留在家里的小伙子们则打浆糊,搬梯子,房前屋后忙活着贴春联。就这样热热闹闹的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偏西了。傍晚时分,男人们要提框担炭给祖坟送旺火。回来后,自家院子打扫干净,院当中垒起烧旺火的炭堆。垒旺火是个技术活,一般是长辈或有经验者才能做的。倘若旺火在燃烧中塌了倒了则意味着不吉利。老家点旺火一般要在晚上九点后进行。旺火烧的越旺代表来年日子会过得越红火。
年夜饭大都在晚上七点开始。俗话说:谁家过年不吃点好的。这顿饭盛载着全家一年的辛劳与喜悦,也期盼着来年的丰收与吉祥。上菜必须是双数,饨炒蒸煮,鸡羊猪牛,样样俱全,荤素搭配着七碟八碗满满的摆一桌。桌子中间必须放条鱼,意味着年年有余。开饭前要先敬土神、敬门神、敬灶神、敬财神。然后点燃一挂鞭炮,噼里啪啦乱响。再放几个麻雷子,嘣——磅——响彻云霄!无酒不成宴,能喝的则早早倒满了杯。年就在这全家团圆互相祝福中一秒一分的幸福中悄悄的过着。除夕晚上十点,全家围坐在一起开始包饺子。今晚这顿饺子这叫捞元宝。记忆中最香的就是胡萝卜丝羊肉馅儿的大饺子了。包好的饺子要一圈一圈的顺时针摆放,预示着来年顺顺当当。洗干净的几个硬分币也会在大家说说笑笑中包在饺子里,看看谁能吃着,据说吃到了的来年就会交好运发大财。
要说过年最热闹的是晚上十一点半开始的迎神放炮了。传说神仙们会在这个时间重新回到人间。于是人们就在此时烧香敬表,叩头放炮迎接神仙们的到来。大挂鞭炮电光火石噼啪作响,麻雷子、窜天猴,五颜六色的大小礼花冲天而起,嗖——叮当——空中五彩缤纷,地上火树银花。此起彼伏的放炮声得一直响到零点后。外边迎神放炮,屋里则热气腾腾,一盘盘味香诱人的饺子已端上了桌。热乎饺子配上凉拌豆芽,小葱拌豆腐,油炸花生,腐竹海带丝这几样小菜,再来上一盅烧酒。这日子,真是饺子就酒,越吃越有!
熬年守岁这个习俗很多地方都有。屋里火炉烧的热烘洪,大人小孩儿们坐在炕上嗑瓜子,打***……有说有笑,其乐融融的熬年。就这么熬着熬着,一个个都和衣而卧,倒头就睡了。但是总有那么一个两个的精神头十足,屋里屋外进进出出,时不时的还出去放两个麻雷子,给这寂静祥和的大年夜增添了些许响动。初一黎明前,各家各户又全都起来准备迎接初升的太阳,老家习俗叫接阳婆爷爷,也叫出行。每家每户都抱着一捆干柴,带着素贡来到村里最高处,三家一伙,五家一群的凑到一起。大家互相问候过年好!好过年!等到太阳刚刚露头,一起点燃柴堆,插香敬表,放炮叩首。这时,各家又牵出牛马,赶出羊群示意出行吉祥如意。出行完成后,人们各自回家收拾早饭,准备敬神用品,老老少少的男人们饭后又汇合到龙王庙观音庙里烧香敬神,叩首祈福。这样,忙忙乎乎,热热闹闹的大年也不知不觉中过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节日春节饮食风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节日春节饮食风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qbcbjlaw.com/post/24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