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湟源节日风俗,青海湟源节日风俗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青海湟源节日风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青海湟源节日风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丹噶尔古城的来历?
古城来历:
古为羌地,汉置临羌县,隶金城郡,三国改隶西平郡,北魏属西都县,隋改为湟水县,隶鄯州(西平郡),唐代归鄯城县,唐安史之乱后属吐蕃辖地,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以后隶属西宁州,明隶西宁府西宁县,清设丹噶尔厅,仍隶西宁府。民国二年(1913年)改丹噶尔厅为湟源县。
至民国十三年(1924年),商业贸易达到高峰,城内拥有大小商户及手工业1000余户,从业人员达5000多人,贸易总额白银达到500万两以上,商贾云集,贸易兴盛,丹噶尔古城也有了"环海商都"、"小北京"的美称。每当黄昏来临,城内各个店铺和洋行的门上制作的具有浓郁民族特点的灯箱式广告招牌灯火辉煌,大放异彩,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如今的"排灯"便是这种广告招牌的演变,可以说湟源排灯是中国最早的广告灯箱。
据记载,古城修筑后,同年设丹噶尔营,驻扎参将一员,千、把总共三员,建参将署一、千总署一、把总署二,及演武厅、***库、火药局、草场各一、廒仓二十间。道光三年(1823年),由于军事需要,将丹噶尔营升格为镇海协营,驻副将一员,负责环青海湖等地的军务,并保证丹噶尔商业贸易的正常进行。从建城之日起设立丹噶尔营、镇海营、将军府、千总府等,先后派副将14名、副总17名、参将7名、都司29名,千总4名,把总31名,足见其军事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是名符其实的"兵城"。古城得名于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东科尔。
丹噶尔古城,藏语“东科尔”的蒙语音译,意为“白海螺”,地处黄河北岸,西海之滨,湟水源头,距西宁市40公里。丹噶尔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自西汉以来,这里便逐渐成为商业、军事、宗教、民俗等多元文化交融的重镇,素有 “海藏咽喉”、“茶马商都”、“小北京”之美称。
古城内长不足千米的主街连接着城隍庙、文庙、丹噶尔厅等建筑,经纬交织的幽幽街巷,结构独特的民居院落,气势恢宏的寺院庙宇,保存完整的“歇家”商号,风格迥异的湟源排灯,承载着厚重的多元文化信息。
丹噶尔西门拱海门源于当时羌地祭海的风俗,祭海的官员从此门西去青海湖见西海神。拱是“作揖”,海是“祭海”,都表示恭敬之意,城楼上设置有大型的展板,以及一些具有特色的老照片资料等。丹噶尔厅建于道光九年,民国二年改为湟源县署,在这里可以看到衙门审案的精彩表演。
离家出走的媳妇叫什么?
如果在青海一个媳妇一生气就离家出走跑回娘家,三天两头的要丈夫或婆家人去他娘家请他回来,就会被人戏称为桃儿客。
一是习惯于离家出走,折腾婆家人的媳妇。当然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都不一样。在我们湖南这边办离家出走的媳妇叫做烂***。每个地方称呼都带有每个地方的风俗情景。
甘加秘境的八角城有什么历史来头?
公元前81年,汉昭帝下设白石县,而白石县则正是如今的八角古城。
八角城位于现在的西河县城以北35公里处,在央曲河与央拉河东部相交的平台上,是西汉遗留下来的一座古老城堡,实际上是一座空心城堡。整个城墙呈八角,加上马面有二十角,正是有这样的构造,使得城墙外部所有地方都能被城墙上的弓箭手的射程中,且全无死角。而如今在本地***心中,八角古城的造型又与防御“魔众入侵”的圣地“坛城”出奇的一致,甚至印证了宇宙世界结构的本源。其特点也是甘加历史与文化的缩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青海湟源节日风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青海湟源节日风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qbcbjlaw.com/post/29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