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日的由来屈原写的诗,端午节日的由来屈原写的诗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端午节日的由来屈原写的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端午节日的由来屈原写的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屈原端午节的诗?
屈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的代表作品是《离骚》和《天问》等。而与端午节相关的屈原诗歌则有以下几首:
1.《九歌·湘夫人》:“怅兮恬兮,而不知所以裴回兮。乘流兮,下溯逝兮,东逝而西顾。愿逝者,昨夜之烟水。逝将去兮,逝将去兮。”本诗中湘夫人是屈原的一个虚构人物,诗中描写了端午节时她流连于湘江之滨,感慨时光易逝,寄托了屈原自己的爱国情怀。
2.《离骚》:“汨余苍苍,兮伊下达。有饮御泉,维受其嘏。汨余苍苍,兮伊下波。有饮御湖,维受其波。”本诗中也有端午节的影子,描写了屈原在流放途中来到的一个地方,为当地百姓祭祀,即便在他流离失所的时候,他也能感受到乡土的温暖和人民的淳朴,表达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3.《天问》:“夫言四时者,春秋冬夏也。东西南北四方者,曰远曰近也。日月星辰者,曰迟曰疾也。行变星辰者,曰早曰晏也。命曰自旦至暮,曰短曰长也。雷电风雨,曰治曰乱也。三年之丧,曰深曰浅也。一人之心,曰善曰恶也。端午之节,曰危曰安也。”这首诗虽然没有明确提到端午节,但是从诗中对于时间、方位、天象的描写中不难看出,作者对于自然和宇宙的掌握和感悟,以及对于传统节日的重视。
关于屈原端午节古诗?
①《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译文:屈原已沉江***,楚人为他的不被容纳而悲哀。哪里能制止谗言,只不过试图驱赶蛟龙罢了。没有消除屈原生前的撼恨,反而追寻他死后的遗踪。(只留下)碧绿的沅湘水,倒映着山峰的影子。
②《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
译文:我刚刚从莲城踏青回来,只在家置备了菖蒲、竹叶和雄黄酒,我觉得这样就可以过端午了。我明知屈原不是沉溺在我们的瓯江,何必要劳民伤财以如此豪华的龙舟竞渡来凭吊屈原呢?
③《端午》
【唐】杜甫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译文:端午节从何而来?前人传说是为了楚国大夫屈原。可笑的是楚江浩浩荡荡,竟不能洗去忠直之士的冤屈。
端午节的来历屈原简略?
端午节的来历与屈原紧密相连。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他忠诚于国家,却屡遭排挤。在楚国面临危机之时,他竭尽全力劝谏楚王,然而却未能成功。最终,在极度失望和痛苦之下,屈原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
屈原的离世引起了楚国百姓的深深哀痛,他们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凭吊屈原。为了防止鱼虾咬食屈原的身体,人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并投入饭团、鸡蛋等食物。此外,还有人倒入雄黄酒,以药晕蛟龙水兽,保护屈原的遗体。为了防止饭团被蛟龙吃掉,人们开始用楝树叶包裹饭团,并用彩丝缠住,逐渐发展成了现在的粽子。
自此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举行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等活动,以此来纪念屈原。这些习俗逐渐流传开来,形成了现在的端午节。端午节不仅是对屈原的怀念,更是对中华民族爱国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端午节日的由来屈原写的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端午节日的由来屈原写的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qbcbjlaw.com/post/31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