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顺节节日风俗,孝顺节节日风俗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孝顺节节日风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孝顺节节日风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福建省孝顺节的来历与风俗?
关于孝顺节的来历有四个说法,一个说法是在这一天送穷,剩余的三个说法都是目连救母传说。在孝顺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煮“拗九粥”祭祀祖先或者送给亲朋好友,已经出嫁的女子也要送“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
孝顺节又叫拗九节,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廿九,是福建省福州市十邑地区的传统民俗节日。
目连传说一、古时候有一个叫目连的人,他的母亲较悍恶,害死他人后被关在阴间牢房里,目连为了送进去的食物不被狱卒吃掉,用荸荠、花生、红枣、桂圆、 红糖、糯米等做成黑乎乎的粥送给她。
传说二和传说三类似,都是目连母亲生前过于悍恶不修善,死后受尽苦刑,目连为了救母设盂兰供养十方僧众以超度亡人帮助母亲脱离地狱。
福建省的孝顺节是指农历正月二十九这一天。
相传古时候,一位女儿思念故去的母亲,为母亲精心制做了她爱吃的食物,可是母亲总是吃不到,原来,每次送去这些好看好吃的食物,都被阴府里的小鬼偷吃了,母亲始终没有吃到。于是,女儿想了一个办法,将糯米,花生,桂圆,红枣,莲子,荸荠,红豆,红糖等和在一起煮成粥送给母亲吃,小鬼见这乱七八糟的,心想肯定不好吃,不敢吃,于是母亲才吃到了女儿做的好吃的粥。
后人为颂赞这位女儿孝顺母亲的举动,便将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九这一天定为“孝顺节”,因为是这碗粥得来的传说,因此这一天也叫“拗九节”。
从此以后,每到农历正月二十九这一天出嫁的女儿要熬好粥送到母亲家里,这粥就叫“拗九粥”孝顺母亲的粥。
以此行为扩大为孝顺老人的节日。每到农历正月二十九这一天,社区都会组织为老人送粥,体现社会对老人的尊敬与关心。
团圆饭的风俗是什么?
团圆饭风俗
1、南方
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购年货,举凡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买充足。年节前要预先做好新年米饭,盛放在竹箩中,上面放红橘、乌菱、荸荠等果品及元宝糕,插上松柏枝,叫做“年饭”。
新年饮食都要取吉利的用语。江南人家新年泡茶敬客,茶盘里或碗盖上放两只橄榄,称为“无宝茶”。新年吃饭,必有炒青菜,说吃了“亲亲热热”;必吃豆芽菜,因黄豆芽形似“如意”;每餐必食鱼头,但不能吃光,叫做“年年有鱼(余)”。
2、北方
民谣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首先进入节日的食品是“祭灶”用的糖瓜、关东糖等小食品,由胶状麦芽糖制成,甜中略有些酸味儿,在生活不太富裕的时代,这是极好的美食。而且,家中有了糖瓜和关东糖,预示着春节已经不远了。当然,“灶王爷”不食人间烟火,这种希冀“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贿赂”,自然成为孩子们的口中之物。
“过大年”的习俗,保守的说法至今已有近3000多年的历史了,而除夕之夜守岁吃“团圆饭”的习俗是过年中富有标志性的活动之一。
其实吃团圆饭是我国从几千年前就已留下来的历史文化遗产,所以每年到了春节的时候都会放几天长***,放年轻人回家探望家里的长辈和家里的长辈,一起尽尽孝心吃吃饭,在吃团圆饭的时候,一般都是家里的至亲好友在一起吃饭,当然,根据每个地方习俗不同,吃的东西也不尽相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孝顺节节日风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孝顺节节日风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qbcbjlaw.com/post/31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