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节日冲击本土文化,外国节日冲击本土文化的例子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外国节日冲击本土文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外国节日冲击本土文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传统文化为何会面临挑战?
传统文化具有多种载体,需要给予必要的保护和弥补,比如民间谚语、民间习俗、传统节庆、文物古迹以及经典文本等等,这些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失的瑰宝。但是现实情况是,我们缺乏对于这些实体的保护,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流失到国外:我国的传统文化物品出现在其它国家的博物馆中,我们自己的节日被别的国家注册等。
(二)外来现代文化带来冲击
全球化的深入以及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为我国带来了一定的社会财富及其发展机遇。
(三)本土现代文化带来冲击
本土现代文化对我们的传统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人们的意识形态出现了一定的变化,当前的社会环境使很多青少年不齿、遗忘或者忽视了我们的传统文化。许多青年受到了西式教育,忽视了自己的传统。
牯藏节是2022年几月几号?
11月19日
2022年11月19日,持续十余天的西江千户苗寨庆祝十三年一度的苗族“牯藏节”系列民族民间传统活动终于圆满落下序幕。2022年11月8日至19日,是贵州省西江千户苗寨10余个村寨苗族同胞13年一度的“鼓藏节”。节日期间,当地村民家家宰猪祭祖,走亲访友、亲人客人欢聚一堂,举行隆重的祭祀、吹芦笙、跳芦笙舞、拔河、唱苗歌等活动,欢庆苗族“牯藏节”。
大量的西洋节日涌入中国,是文化入侵还是吸收外部文化精华?
西方节日流入中国是文化入侵。中国节日是纪念中国历史大事,教育后人不忘祖先的爱国壮志(屈原是死不投敌)。国庆节是纪念***带领
中国人推反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以此走向繁荣富强,人民幸福生活的开始。节日是中国文明文化,是纪念劳动者创造了价值我们爱戴他们不忘他们。西方节日是纪念西方文化对我们没有好处不要过。我们牢记历史不忘***领导我们过上幸福生活。不忘国耻,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建设我们的大中华。我爱五千年文明中国,我们应该学点日本人的低调不张扬有的是宝贝不宣扬。
这世界上根本就没有文化入侵,日本学过不少中国唐朝时候的文化,还学过西洋的很多文化,日本反而还变得越来越好了,别人有什么优点,我们就应该虚心学习,对于外国文化,我们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
对一些西洋节日进入中国不必惊慌,大可不必过度关注,我们中国人应当有文化自信,我国的传统文化是传承几千年未承中断,这在全世界所有的民族和国家中是绝无仅有的,中国的文化有强大的的包容性和同化性,对于一切外来文化都是有选择地吸收,洋为中用,吸收其合理有用的成份,剔除其无用的糟粕,最终变成中国自己的文化,例如,从古代印度传入我国的佛教巳经与我国本土的道教和儒教文化相融合而成了完全中国化的宗教,再之,古代北方的鲜卑、契丹乃至后来的满清,都是以入侵中原想消灭汉民族文化开始,而已自己被同化而结束,这说明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国文化生命力是极其强大的,一切外来文化对于中国文化只是食物,吃进去,通过消化吸收其养份,排除其渣滓,而不是被外来文化同化,这种历史性的趋势至今仍然不会改变。事实上,诸如圣诞节、愚人节、父亲节、母亲节等西洋节在我国的拥趸者极少,主要是一些涉事未深的青年人,他们对于洋节并不是真的推崇,而是出于年轻人的好奇心,追时髦、图新鲜而已,他们绝大多数人对这些洋节的文化内涵和背景并不了解,例如对圣诞节,很多年轻人并不信仰基督教,甚至都不知道圣诞是什么意思,纯粹就是图新鲜凑热闹而已,所以,我们对洋节的进入不必大惊小怪,它们一定是几分钟热度,过几年就会降温,或者与中国的固有传统相融合,例如,我国的七夕节原本与西方的情人节风牛马不相及,但是,自从引进了西方情人节之后,七夕节吸收了爱情的内容,将七夕节变成了中国的情人节。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外国节日冲击本土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外国节日冲击本土文化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qbcbjlaw.com/post/34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