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杏林村节日风俗,厦门集美区杏林村怎么样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集美杏林村节日风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集美杏林村节日风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春联的习俗是如何流传开的?
春联二三事
实在没有想到,我家的春联成了他人过目不忘的风景!
前年,因为东面邻家华栋殿宇欣喜落成,我家的围墙、地皮被拉裂扯破,主房也受到了一些损伤,被迫重砌围墙、装修房屋,我们的定位是一个不说人见人爱,至少自己特别喜欢的农家小院。经过一年的操劳奔忙,以及所有承建师傅的努力,我家的小院不负众望地古朴亲农。
全面打理结束,刚好准备过春节,我结合自家实际,先生在疾控中心当预防医生二十几年,我当初中老师近三十年,我们都不可能会中途改行,就胡诌了一副不太严谨、不很工整的对联:“一辈子化春风喜育桃李,几十年傍杏林乐安万家”,极意外地饱受夸奖,一位老大妈跟我说,她太喜欢了,一到我家门口就左读右读,誓要把它背下来,可惜年纪大了,转过背就忘啦!
去年,我想到我们一直住在单位集资二手房里,这回终于有机会跟小院旁边的隔壁邻居和睦相处,就又胡诌了一副春联:“家和睦邻亲近春意盎然,里舒爽外平安心花怒放"又得到了普遍的褒扬,有人甚而至于跑来问我,我家的对联是从哪里买来的?他们在街上怎么没有看到有人卖? 今年,我们虽然还没有搬回小院居任,但也算已经在此安居乐业啦,就心安里得地拟对:“载花养草种菜乐在其中,爱岗敬业奉献喜上心头”,又得到了隔壁邻居的一致好评,邻家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哥还专门跑来跟我说:“不得了,不得了!你家每年一贴的春联无异于贴在我的心坎上啊”,我笑笑:“哥,这没什么呀,我教书么这几个字应该不会写也要会说才行啊,都是因为我表弟的书法好!"
今天,新闻头条有人诚邀我续对,出上联“雨奏荷琴蛙伴唱”,天天爬溪登村帮了我大忙,心心念念的绿茵潭给了我灵感,轻松对上“风吹柳曲鸟陪歌”,对完还忙不赢自鸣得意,这副对联的内容、意境就把我美翻了天,自然而然,我家明年的春联又有啦!“喜听雨奏荷琴蛙伴唱,欣闻风吹柳曲鸟陪歌”,横批:“草长莺飞",真的是春联也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王安石画像)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联,起源于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又叫“桃符”。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至于是谁家大门,我个人认为肯定是“达官、贵人、文人”的家门,普通老百姓恐怕还没这个学问、修养和虔诚。
那么“桃符”怎样演变成春联的呢?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起后蜀末代皇帝孟昶了。
(孟昶画像)
孟昶(919年12月9日―965年7月12日),一开始叫孟仁赞,字保元,邢州龙冈县(今河北邢台)人,出生于太原府晋阳县(今山西太原)。后蜀高祖孟知祥的第三个儿子,后蜀末代皇帝(934年—965年)。
明德元年(934年),孟知祥去世,孟昶即位。他诛杀了恃功骄横的大将李仁罕,满朝慑服。又攻取秦、凤、阶、成四州,尽有前蜀之地。在位三十二年,适逢中原多故,境内少有战事,经济发展良好,但孟昶本人却颇多奢侈***。广政二十七年(964年),宋太祖赵匡胤派王全斌等讨伐后蜀。次年,孟昶降宋,被俘至京师,拜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封秦国公。旋卒,追赠尚书令、楚王,谥号“恭孝”。
为什么要提孟昶呢?因为孟昶可谓是春联“鼻祖”。
“桃符”作为“楹联”一直延续到五代,孟昶即位后蜀皇帝初始,励精图治,名闻天下,末期却沉迷风雅,酷爱戏曲。在归宋前的广政二十六年(963)除夕之际,孟昶看不惯当时的桃符,下令今年桃符不画符,要题写联语,便让学士辛寅逊题写桃符,以贺新春。写来写去,孟昶怎么也看不上人家的题词,于是自己挥毫上阵,在桃木板上写下“新年纳余庆,嘉节贺长春”。整齐、对仗、吉祥,可以说孟昶的题词彻底颠覆了桃符,自此桃符由原来驱鬼的桃木牌变成了表达某种思想的特殊文体,称为联语。联语取代了烟火气过重的神荼和郁垒,吉利雅洁,诗趣浓郁。因为一门成双,双联对偶,故又称对联。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集美杏林村节日风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集美杏林村节日风俗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qbcbjlaw.com/post/38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