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纪录片的意义,传统节日纪录片的意义和价值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传统节日纪录片的意义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传统节日纪录片的意义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介绍?
《佳节》是五洲传播中心、企鹅***联合出品,国家地理联合制作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纪录片。该片以时间为线,分别以“春望”“秋思”“冬聚”为题,重点表现清明、端午、中秋、重阳、春节、元宵六大中国传统节日。该片于2019年5月11日起在腾讯视频全网独播、国家地理海外同步播出。
佳节春望观后感?
安安静静地看完了第一集,说说我的感受。
传统文化在最近两年其实很受文艺界的追捧,讲文物、讲诗词歌赋的作品特别多,讲传统节日的《佳节》倒是很独树一帜。
不同于我对这种片子的既定印象,《佳节》不是从历史、民族的文化大层面来讲的,而是从某个城市或某个村子里的人过节的故事来呈现的,是从普通老百姓的过节方式出发的,这对于注意力稀缺的我本人来说,更容易看下去。
这样的剧情设置不会太死板和沉闷,也更贴近生活。在我看来,节日就是因为有人参与其中才是真实的节日,否则它就只是历史而已了。
看的过程中,也一直在刷新我对传统节日的认知。伏羲我是知道的,但伏羲春祭却是第一次听说,人山人海的祭祀典礼让我震惊,同时也庆幸还有那么多人在尊崇这个文化以至于我还能看到这样的场面。
其次,食物的味道可以说是每一个节日的代名词,能引起中国人对节日最强烈的共鸣。而我不仅被《佳节》安利了新的食物,还更新了我印象中只是用来吃的功能。
原来,清明时节江南地区的人们会制作清明粿;
小人物、小故事、大情怀,非遗纪录片《传承》第三季为何让人难忘?
贪财好色
23分钟前 · 巧匠工作室经理 ***领域创作者
首先。我们得知道什么叫非遗
非遗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公约所定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方面:
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
2、表演艺术;
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5、传统手工艺。
在 20世纪下半叶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逐渐成为一个国际性问题。相关的国际组织,尤其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此做了许多工作,开展了各项***,并通过了一些相关的文件。 2003年10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上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目的是保护口述传统和语言表达、表演艺术、社会实践、宗教仪式、节日、有关自然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以及和传统手工艺相关的技术
通过今年的清明节,你认为能带给孩子哪些方面的教育启示?
通过今年的清明节,你认为能带给孩子哪些方面的教育启示?
回答: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记念逝去的祖先的日子。然而,今年的清明节更特殊。今年的疫情夺取了几千国人的生命,同时也有很多英灵因此而牺牲。今天全国为逝去的英灵和同胞降半旗志哀。全国人民对同胞沉痛哀悼。借着今天的清明一节对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很有必要。
******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在今年清明一节对孩子进行这几方面的教育:
一、团结友爱教育,就象***说得那样,通过对同胞的哀悼,使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万众一心,共抗疫情。
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对英灵的哀悼,告诉孩子当祖国需要的时候这些英灵怎样挺身而出,为抗疫情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这就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即生动又接地气。
三、通过教育增强孩子的民族自豪感。在今天,很多国家住我国大使馆及北京联合国大廈同时降半旗志哀。这说明了我国强大。通过这种教育增强了孩子的民族自豪感,使孩子更有信心努力学习,为国争光。
另外,今年规定,清明节不许烧纸,烧香。也可以教育孩子对逝去的祖先进行文明记念。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传统节日纪录片的意义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传统节日纪录片的意义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qbcbjlaw.com/post/39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