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节日特色的风俗是,江南节日特色的风俗是什么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江南节日特色的风俗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江南节日特色的风俗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江南习俗?
1、农历二月十二日是百花生日,所以称作“花朝节”。是日江南人有许多独特的习俗。赏红,按《清嘉录》的记载,是指花朝节当天人们都会虔诚地给庭院中的花枝剪贴上七色彩缯,或扎上红绿绸带,插上小红旗,向百花表示庆贺。据说花神生日而不去赏红,花树便会气死。
2、所以这天,人们要给即给花木系上绸带,或挂上红纸条,一时无数枝梢彩带飘动,形成独特的风景,难怪清人张春华《沪城岁事衢歌》感叹:“春到花朝染碧丛,枝梢剪***袅东风。蒸霞五色飞晴坞,画阁开尊助赏红。”而清代蔡云的诗:“ 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
3、红紫万千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咏的即是花朝节的景象。记载的正是人们给花树赏红、贺花神生日的故事。如今看来,这个“赏”字,恐怕兼有欣赏、赏给花树的意思。踏青·饮酒·戴花 当日,江南人家喜相邀出城踏青。一边谈笑风生,一边争观桃花。
扩展资料:
1、庙会,江南旧时,各地几乎都有花神庙。花朝节当天,花神庙边多有庙会。旧上海,花朝节当日城内沉香阁特别热闹,因而清人秦荣光《上海县竹枝词》记述:“花朝十二赛花神,十九观音佛诞辰。约伴向沉香阁去,桃花扇小杏衫新。”
2、花神灯,夜幕降临,江南人家喜张“张花神灯”。该灯通常以当地所产可作伞面的半透明油纸“谈笺”糊成,多呈伞形、六角,故也称“凉伞灯”,上镂人物、花卉、珍禽异兽。
经查阅有关资科所显示江南习俗可以用16个字来概括:“饭稻羹鱼”“桑麻遍野”“粉墙黛瓦”“舟楫代步”。农历二月十二日是百花生日,所以称“花朝节”是日江南人有许多独特习俗,赏红,当日人们在庭院树技上扎上彩绸带,掛上红纸条,这一天举家出门踏青,赏桃花等活动。
江南丝竹的特点是什么?
江南丝竹的最大特点就是演奏风格精细,在合奏时各个乐器声部既富有个性而又互相和谐,支声性复调织体写法很有特点。乐曲多来自于中国民间婚丧喜庆和庙会活动的风俗音乐,有的是长期流传于中国民间的古典曲牌。
江南丝竹传统的技法中有你繁我简、你高我低、加花变奏、嵌挡让路、即兴发挥等手法,并逐步形成"小、细、轻、雅"的风格特色。这种技法和风格包含了人与人之间相互谦让、协调创新等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
丝竹乐来自民间,植根民间,简便易行,适宜推广,有重要的民俗文化价值。江南丝竹曲目丰富,传统乐曲有《中花六板》、《三六》、《行街》、《四合》和《云庆》等。
江南丝竹的音乐结构主要有板式变化和曲牌联缀两种类型,以板式变化手法最有特点。它往往以1个曲牌为母曲,以放慢加花或加速减字的手法发展为几首独立乐曲。如民间器乐曲牌《老六板》演变为5支乐曲,习称“五代同堂”。
它演变的程序是由快到慢,由简到繁。第1曲《老六板》,流水板,旋律简朴;第2曲《快六板》,流水板,旋律生动明快;第3曲《中六板》,一板一眼,旋律轻快,较为平稳;第4曲《中花六板》 ,一板三眼,旋律流畅,速度适中,在5曲中为最著名者。
第5曲《慢六板》,一板七眼,旋律典雅徐缓。这5支乐曲既可分别独立演奏,亦可按演奏程序相反的方向,如从第5曲《慢六板》开始,由慢到快,由繁到简地依次联缀演奏。
江南丝竹旋律抒情优美,风格清新流畅。笛子演奏注重气息的运用,高音悠扬清远,低音含蓄婉转,音色醇厚圆润,常用打音、倚音、赠音、震音、颤音等技巧润饰旋律。二胡弓法饱满柔和,力度变化细腻。
左手惯用透音、带音、左侧音和勾音,尤以各种滑音技法,构成江南丝竹细腻清秀、明快健朗的个性。流行于江苏南部、上海、浙江西部一带的器乐曲,乐队以丝弦和竹管乐器为主,所以称为丝竹乐,至少在清代1860年以前已流行于民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江南节日特色的风俗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江南节日特色的风俗是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qbcbjlaw.com/post/52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