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鼓寨节日风俗,黔东南鼓寨节日风俗介绍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黔东南鼓寨节日风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黔东南鼓寨节日风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龙船节有哪些风俗?
风俗如下: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性的节目。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2、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玲珑可爱。
龙船节,是流行于黔东南的台江、凯里一带的节日。苗族的端午节有龙舟竞渡的习俗。居住黔东南的台江、凯里、剑河、施秉、镇远等县的苗族也有在农历五月过龙船节竞渡龙舟的风俗。
龙船节,是流行于黔东南的台江、凯里一带的节日。苗族的端午节有龙舟竞渡的习俗。
龙舟竞渡前,乡亲们要给各龙船赠送礼品——鸡、鸭、鹅、猪。有的把礼品放在船上,有的挂在船头。
时到中午,三声号炮一响,数十只披红挂彩的龙船在吆喝声中破浪前进。锣鼓声、鞭炮声、呼啸助威声此起彼伏,把整个节日推向***。胜利者最后可得一面锦旗。
参加龙舟竞渡的苗民,每船水手多达三四十名,由头面人物当“龙船头”,这里指船上的鼓手,全船水手听从鼓手指挥,按鼓声节奏挥桨竞渡。又由一小男孩扮女装头戴苗家女银饰敲锣。由最懂水性的掌舵当艄公,由气力好的壮汉站在船头撑篙。还有专人负责在开赛时、离寨时、归寨时在船上放土炮。更有能书会算的“文化人”在船上专记下三亲六戚所送礼品。在节日期间,水手每天三餐享用的酒肉,皆由村民及沿江各村寨的亲友所赠。龙船节结束后,还需享受一鹅或一鸭。水手的挑选很严格,若家中有妇女生小孩的均不得当水手。
各村寨在龙船节结束时,必须挑全村最肥大的猪,宰后请全寨聚餐一次,以酬谢全村对龙船节的支持。
龙船节期间,清水江两岸人山人海,除竞船外,还有***、斗牛、斗雀、吹笙、青年男女对歌、游方、踩鼓等民俗活动,一直进行到深夜,是男女青年游方对唱、谈情说爱的佳节。
贵州人情风俗?
贵州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风情。其中一些著名的风俗包括:
1. 侗族花山节:侗族是贵州的一个主要少数民族,花山节是他们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庆祝活动包括舞蹈、歌唱、竹楼比赛等。
2. 苗族龙船节:苗族是贵州的另一个重要少数民族,龙船节是苗族人民庆祝丰收和祈求好运的盛大节日,有划龙船比赛和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
3. 贵州黔东南苗族大歌盛会:每年举办的大型音乐盛会,吸引了来自贵州以及其他地区的苗族歌手和观众,展示苗族独特的歌舞文化。
4. 贵州苗族新米节:这是苗族人民庆祝新米丰收的节日,有酒宴、祭祀、歌舞等庆祝活动。
抬亭子是贵州哪个地方的风俗?
“抬亭子”是贵州省黔东南州黄平县谷陇镇苗族同胞的传统习俗。在每年农历九月二十七日这一天,当地苗族同胞会举行盛大的“抬亭子”活动。
“抬亭子”活动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祭祀、***和狂欢。在祭祀仪式中,苗族同胞会向祖先祈求平安和丰收,并向神灵献上祭品。随后,他们会抬着亭子在街上***,展示苗族的传统文化和艺术。最后,在狂欢环节中,人们会唱歌、跳舞、喝酒,庆祝这个传统节日。
“抬亭子”活动是黄平县谷陇镇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地人民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黔东南鼓寨节日风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黔东南鼓寨节日风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qbcbjlaw.com/post/54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