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的风俗习惯节日来源,傣族的风俗和节日的来历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傣族的风俗习惯节日来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傣族的风俗习惯节日来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傣族火把节的风俗?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拉祜族、哈尼族、普米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彝族、纳西族、基诺族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举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举行,节期三天。傣族是泼水节。
火把节第一天:祭火。
这一天,村村寨寨都会宰牛杀羊,集体分享,并备酒肉祭祖。夜幕降临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们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石取火点燃圣火,由毕摩(彝族民间祭司)诵经祭火。然后,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会从毕摩手里接过用蒿草扎成的火把,游走于田边地角,效仿阿什嫫以火驱虫的传说。
火把节第二天:传火。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聚集在祭台圣火下,举行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活动。小伙们要效仿传说中的阿体拉巴,***、摔跤、唱歌、斗牛、斗羊、斗鸡。姑娘们则效仿传说中的阿什嫫,身着美丽的衣裳,撑起黄油伞,跳起“朵洛荷”、达体舞。在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莫过于彝家的选美了。年长的老人们要按照传说中阿体拉巴勤劳勇敢、英武神俊和阿什嫫善良聪慧、美丽大方的标准从小伙姑娘中选出一年一度的美男和美女。夜幕降临,一对对有情男女,在山间,在溪畔,在***的油伞下,拔动月琴,弹响口弦,互诉相思。故也有人将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称作是“东方的情人节”。
火把节第三天:送火。
这是整个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的***。这一天夜幕降临时,***都会手持火把,竞相奔走。最后人们将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欢乐的人们会聚在篝火四周尽情地歌唱、舞蹈,场面极其壮观。故也有“东方狂欢夜”之称。
傣族是如何庆祝自己的节日?
泼水节是我国傣族的新年节日。
傣族泼水节庆祝方式:
一、划龙舟
在阳历4月13日至15日这三天,是西双版纳泼水节,也是傣族的新年,是傣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更是西双版纳最隆重最盛大最壮观的传统节日。4月13日至15日这三天,除了泼水之外,还有划龙舟来庆祝盛大的节日。每年在西双版纳的泼水节的第一天,傣族人民都会在澜沧江举办隆重的赛龙舟活动。
二、放高升
傣族人民每逢重大节日庆典的时候都会放高升,放高升寓意为“步步高升、风调雨顺”。
三、放飞孔明灯
四、赶摆
傣族,有什么特色节日?
傣族特有的节日:
1、关门节、开门关
门节,傣语“毫瓦萨”,时间固定在傣历9月15日(公历7月中旬)。开门节,傣语称“翁瓦萨”,时间固定在傣历12月15日(公历10月中旬)。在这两个节日当天,各村寨的男女老少都要到佛寺举行盛大的赕佛活动,向佛像佛爷敬献美食、鲜花和钱币,在佛爷佛像前念经、滴水,以求佛赐福于人。
2、泼水节
傣历年——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或“楞贺桑勘”,意为六月新年。时间在傣历6月下旬或7月初(公历4月中旬)。约在农历清明后十日举行,它象征着“最美好的日子”。
3、花街节
花腰傣最隆重的节日要数农历正月十三的“花街节”。这天,上千名青年男女从周围的村寨汇集到花街。节日的花街热闹非凡,身着盛装的小卜少(少女)排成长队,款款走过花街,竞妆比美,风情无限;小伙子们则瞪大眼睛寻找意中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傣族的风俗习惯节日来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傣族的风俗习惯节日来源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qbcbjlaw.com/post/66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