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过节日端午节,家乡的风俗,端午节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家乡的风俗过节日端午节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家乡的风俗过节日端午节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小时候,你家乡的端午节都在干什么?有什么风俗和活动吗?分享一下?
端午节还没到,小时候的我们就会掐着手指点日子。一年之中最盼望的是端午节了。记得小时候的端午节是不放假的。大清早奶奶就摘了下来好多清香的枙子花,让我绑在小辫子上。给妹妹的额头上用雄王抹了"王"字(至今不知啥用,只是听说从这以后蚊子不敢来咬)。
端午节普遍都是吃粽子的日子。我们浙江金华地区端午节重头戏也是粽子。我一直觉的我们这的粽子与众不同。也许是材料不同吧,走南闯北这么多年,依旧最恋家乡的粽子⋯⋯
先来看看我们当地的粽子需要什么材料吧,"佛豆"也叫蚕豆,是晒干剥皮。其中上好三层肉或排骨要加黄酒等前一天腌制下。摘好新鲜纯香的粽叶。第二天大家包的各式小巧玲珑的,三角形的。用大火土灶煮二小时,再闷上二小时⋯⋯那个时候学校里饥肠辘辘的放学回来,一冲进厨房,掀开锅盖,一股粽叶的清香扑面而来。赶紧迫不急待的解开粽叶,里面的三层肉已经融入到糯米里,丁点的肥肉已经不见了,***地咬上一口,肉和糯米和佛豆已经混合在一起了,那个鲜香美味哟。这种新鲜出炉的粽子我一口气可以吃4个⋯⋯
忆起小时候的端午节更加的有节日气氛。
小时候的端午节气息还是很厚重的, 记得那个时候端午节算是家里比较隆重的一个节日, 早早就开始准备端午节了。
每个地方端午节的习俗可能都不一样, 我是江西人, 我们那边到了端午节前夕要准备糯米, 腊肉,红豆和***摘粽叶, 那个时候都是用一个很大的盆把粽叶泡着,提前几天泡好,泡软, 然后把一些不好的粽叶挑出来,剩下好的粽叶刷洗干净。到了端午节前一天就开始包粽子,全家老小都搬个凳子坐在一起准备包粽子, 我也会来凑热闹, 但是包出来的粽子不紧,而且还漏米,奶奶教了好几遍也学不会, 然后就无趣的找小伙伴们玩去了, 所以到现在还不会包粽子。 记得那个时候家里会包三种口味的粽子, 一种是腊肉馅的,爷爷喜欢吃,粽子熟了之后腊肉香味飘出来,那叫一个香。 还有就是红豆馅的和不放馅的, 我喜欢吃不放馅的白粽, 喜欢蘸着白糖吃。三种粽子里面, 白馅的粽子留的时间可以稍微长一点, 可以放在冰箱里面慢慢吃,有时候吃了两个粽子之后就不用吃饭了。
除了粽子之外, 还有就是红鸡蛋,奶奶会煮很多鸡蛋, 然后弄上红颜色, 我们每个小孩都能分几个, 然后拿红线娄挂在脖子上面去找小伙伴们炫耀, 那个时候我们经常做的事情就是比谁的鸡蛋更大, 谁的鸡蛋更硬, 问你敢不敢拿你的鸡蛋和我的鸡蛋碰一碰, 现在想想都觉得很好笑。 那个时候我们女孩子还会在端午节前都会聚在一起做一些小玩意,每个人都从家里带一些有颜色的毛线过来, 我们先用硬纸壳卷成一个四个角形状的东西, 然后在上面缠上有颜色的毛线, 大家的毛线都放在一起, 有各种颜色, 每个人做几个,做出来之后各种各样, 五颜六色, 非常漂亮, 记得我们叫这个东西叫角络, 我们女孩子做完之后, 男孩子看到羡慕坏了, 一直缠着我们问我们能不能给他们几个,我们坏笑道:可以, 但是到时候你们要拿红鸡蛋过来跟我们换。 这个角络可以挂在脖子上, 也可以挂在门上做装饰品。
还有就是不可不讲的划龙舟,挂艾草以及在小孩子额头上点红点了,端午节当天一大早奶奶除了忙着煮鸡蛋之外, 还会在我和弟弟的额头上点上红点,说一些越大越懂事的吉利话。点完红点之后我和弟弟都会笑着走开, 看到其他小伙伴们额头上都点了红点, 然后都捂着嘴偷乐着。
小时侯端午节是一盆红皮的鸡蛋,是妈妈日复一日的积攒,让我今天吃个够;小时候端午节是妈妈包的饺子,是妈妈早起辛勤的劳动,让我今天品尝满满幸福;小时候端午节是早晨醒来看到手脚上的五彩绳,是系上了妈妈的祝福,让我感到浓浓的爱意。
小时候家里不富裕,邻里差不多,住平房,家家基本养鸡,不像现在鸡蛋在超市等市场随处可见,还是很金贵的。记得,有个邻居,由于平时吃不到鸡蛋,端午节时场开了,一下吃一小盆,说有二十几个,撑得晚饭都没吃,现在想想很搞笑,可是那时有很多这样的事,在当时对总吃不到的食物对一个人有多么大的诱惑力,原因就是贫穷。感谢为我们创造美好生活的人们,也祝福你们,祝福祖国。
谢谢邀请。
小时候,端午节是一年当中的三大节之一,小孩为什么都盼过端午节呢?是盼望吃鸡蛋、鸭蛋和鹅蛋。
小时候,老家没有吃粽子习俗,没见粽子是什么样,端午节那天,除了不用干活和吃好的以外,最盼望的就是分蛋。家家从春天鸡鸭鹅开始下蛋了,除了换零用钱卖几个,谁也捞不着吃蛋,鸭蛋、鹅蛋都腌缸里,鸡蛋也攒的。端午节那天早上,家家都是用艾蒿煮蛋,大人们都早起,去自己家的田间地头割艾蒿、割桃树枝条,房沿上都插上了艾草和桃枝,每根桃枝上都绑着一个用彩色丝绸线吊着用青麻编的小笤帚,是为了扫出疾病。
家家在吃早饭时,父母给孩子们分蛋,无论大小都一样多,早饭后出去玩,见着大人、小孩时问起最多的话就是:你家分多少蛋,每个小孩都会扳着指头数,多少鸡蛋,多少鸭蛋,多少鹅蛋的,都相互比谁家孩子分的多。
五月初一那天下的蛋,家家都用锅底灰做记号,端午节那天煮的初一蛋都留给家里排行小的吃,老人们讲可以少得毛病。
早饭后,生产队组织人,在河边大柳树上挂秋千,小孩都争着去荡秋千。生产队也放***,大人们都去场院打蓝球,中午时去河里大泡子洗澡。
小时候,感觉日子过的太慢,过完端午节就盼着中秋节好吃月饼,过完中秋盼过年能吃肉。天天盼,年年盼,一晃过去四十年,再也回不到童年,再也找不到童年端午的乐趣。
读小学时我家过阴历五月初一是海神娘娘生日,从四月二十九划地界五月初一至初六有小车会,高跷会,进香和农资交流会,娘娘殿前大香炉内烟火腾空,香烟燎绕,人山人海,顶礼膜拜。我被大伯领着花一千元(一角)看五次拉洋片,看到了山水,动物画面和骑马毛人(洋人’)。那拉洋片人一手拉绳脚踏板锣鼓齐鸣,一手吹喇叭吸香烟把烟卷含口里从鼻子冒烟儿,口中还边唱:"往里瞅往里看,看过一片又一片,洋人骑马多骠悍,戏子打扮多娇艳!“
“端午节”临近,你的家乡端午节都有哪些习俗?你们那里的端午节吃粽子吗?
1:红豆,香糯米,葡萄干,大枣,桂花(干)荷叶,粽子叶,浸泡几个小时。
2.浸泡后把葡萄干,大枣,切成泥状,桂花碾成粉,配合后包成粽子。
3.锅中加入适量水,放进荷叶,可以提高粽子的清香度,也可以用淡淡的茶水煮。
4.半个小时后香喷喷的粽子就可以吃啦。
大家好,我是川菜麦师傅!一个有着将近20年经验的专业厨师。
本文是麦子的第265篇原创问答,希望能为你带来一些烹饪方面的帮助!
说起端午,大家第一印象是吃粽子,插艾草!
据我所知,在我们中国,基本上所有地方都有吃粽子和插艾草的习俗!
如果要说在我心中,端午节哪个习俗印象最为深刻,那我肯定要说喝雄黄酒这一个习俗!
之所以对这个习俗印象深刻,缘于我小时候看赵雅芝饰演的【新白娘子***】。
正是因为端午时,许仙给他娘子白蛇端了一杯雄黄酒,导致白蛇现出原形!吓得许仙魂魄出窍被拘,之后引出了白蛇偷灵草,白蛇的有情有义、青蛇的忠心耿耿,许仙的不离不弃、许仕林的努力读书改变命运、法海的迂腐可恶,种种角色都让人印象深刻!甚至连蜈蚣精都演出了自己的情义与特色!
而这些故事都是端午节许仙的一杯雄黄酒引导出来的!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女人不要乱喝酒!特别是女人处于特殊时刻!否则就有可能引出很多乱子!***如当初白蛇不喝那一杯酒,那不是什么事也没有了嘛!
比如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草、拜神祈福、打午时水、放纸鸢、洗药水澡等等节目!相对来说,广东地区气候炎热,河道众多,所以他们的水上竞技活动,历史悠久!而端午节的活动也是全民消暑、防疫健身的一个活动。
江浙地区的端午节,他们的端午习俗有,吃粽子、喝雄黄酒、吃五黄宴、部分地区还有悬菖蒲、拴五色丝、佩香包、***百草等习俗。不过到了现在,这些传统习俗大多开始变淡了,年轻人普遍不是太过重视。
你们家乡在端午都有什么习俗?
我的家乡在东北中俄边境小镇上,过去叫兵团,现在叫北大荒农场。东北的端午节很简单,在端午节这一天,全[_a***_]清晨踏青採艾蒿,採回来后把艾蒿用红绳子捆起来挂在门框上,据说有辟邪,驱虫,等医疗作用。其次是早餐要吃鸡蛋。家家户户都煮鸡蛋。它的寓意可能是让家庭成员们都顺顺利利,***幸福安康吧
我们这端午节这天人们起早三三两两的去山上***艾蒿和杏树枝,回来将事先买的彩色葫芦拴在杏树技上插在大门上,这就是端午节家家户户大门上都插杏树枝挂彩色葫芦。大街小巷挂满五彩葫芦,非常喜庆。
葫芦和福禄谐音,有集福的寓意,民俗传统认葫芦吉祥而避邪气。葫芦的s形象太极阴阳分界线有避凶消灾,人丁兴旺,家族兴盛的意思。
传说有一孝子和老娘赶集,老娘累了,孝子就背着老娘,一群土匪,正准备进村抢东西,被孝子的行为感动,匪首就让手下给孝子一葫芦,说五月五日挂在大门上可免灾保你家庭平安,孝子回去告诉了左邻右舍,果然挂葫芦的村民都平安无事,自此每到五月五日便有了这个挂葫芦的习俗。
还有端午节早上给儿童手脖系五彩线的习俗,男左女右。
五色象征五行,金木水火土,东南西北中,五方神圣,保孩子平安长寿健康成长。
儿童手脖或脚脖的五彩线不可以随便弄断丢弃,要在下雨天丢入河里顺水冲走,寓意带走一切灾祸,孩子自此平安快乐成长。
端午节早上用新***的艾叶泡水洗脸的习俗,具说可以用艾叶的香气驱蚊子、虫蚁、蠓虫、去野外不会被蚊虫叮咬。
再就是吃粽子,鸡蛋,雄黄酒撒院子周围具说可以驱蛇进院。夏天蛇多。
端午节的习俗更多是为了纪念爱国大诗人屈原,而演变成的一些民俗习惯。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家乡的风俗过节日端午节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家乡的风俗过节日端午节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qbcbjlaw.com/post/68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