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习俗节日由来,河南的节日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河南习俗节日由来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河南习俗节日由来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河南特色风俗?
二月二,是“龙抬头节”或“青龙节”。这天,河南农村的妇女一般都不动剪刀,不做针线活,怕动了刀剪伤龙体。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到田野里***野菜,包饺子,煎煎饼,炒黄豆,煎腊肉,蒸枣馍,改善生活成为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答:河南特色风俗
俺爸、俺妈:河南人说“俺”是一大方言特点。豫东人说“俺”的时候意为“我们”
“我们的”。当然,“俺爸”、 “俺妈” 以及其他一些称呼亲属的“俺某某”用在对被称呼 人以外的第三人时说的。但在郸城,“俺爸”、 ” 俺妈”却用在当面称呼父母时,尤其是小孩当面叫父母时都是“俺爸”、"俺妈”地叫,相当于“爸、妈”。
河南六月六的来历和风俗?
相传“六月六晒红绿”之俗起源于唐代。唐代高僧玄奘从西天(印度)取佛经回国,过海时,***被海水浸湿,于六月初六将***取出晒干,后此日变成吉利的日子。
六月六的风俗
在六月六这天民间主要的风俗主要是晒农作物、晒衣服、妇女回娘家。
农历六月初六日河南民间因过节属性和方法不同,所以有六月六节、晒衣节、瞧夏节、神曲节、长工节、奠汤节等不同称谓。
(一)六月六节古称“天贶节”,始于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为真宗洗澶渊之盟所起节日,是日皇帝要率百官行香,后传入民间,但失去原意,俗称“六月六”。是日,民间多以新麦面做捞面条、饺子和炒炒面吃,俗称“吃硬食”。据说吃了硬食水分少,可免洪涝灾害。吃炒面时,多将炒面下入沸汤内,添上红糖以治泻肚、祛湿热、除目疾、止腹痛。周口一带民间认为,六月六所吃的炒面,必须在这天天不亮时炒制、且炒制者一定要***衣服光着肚子,否则所炒之面便不治病。在汝南、上蔡一带民间,六月六吃炒面,传为纪念岳飞抗金之举,相传岳飞抗金收复蔡州(今汝南)时,蔡州群众曾给抗金将士送炒面以示慰问,故沿袭至今。
(二)晒衣(书)节旧时传说六月六日为龙王晒鳞之日,故谚有“六月六,晒龙衣”。人们也“仿照”于此日晾晒衣物,以驱潮气。晒衣时,讲究一定要晾晒老人的“送老衣”,据说此日晒送老衣可延长老人的寿限。在开封居住的满族人,旧时还将放置于屋内西墙柜中的祖先皮塑和骨灰盒捧出,置于太阳下曝晒,俗称“晒祖”。此日,许多读书人也晾晒书、寺庙和尚晒经卷,故又称为“晒书节”。
(三)瞧夏节河南民间女儿夏季走娘家多选在六月初六日夏收完毕,俗称“瞧夏节”、“望夏节”或直称“闺女回娘家节”。瞧夏节时,出门的闺女尤其结婚未满三年的闺女要偕女婿回娘家探望父母。探望时要以新麦面所做的蒸馍、糖包、油食为礼品。人称“收罢麦,打罢场,谁家闺女不瞧娘”。也有父母带礼物去瞧看闺女者,许昌、漯河一带,父亲或伯、叔看望过门未满一年的女儿时多备纸扇两把,俗称“送扇子”。古以“六”为吉祥之数,两个六相叠,自然吉上加吉,故六月六一般探亲访友者也颇多,许多人家定婚也多选在这天。在豫南,还有婆家请已定婚未过门的媳妇来家小住,届时为其添上新衣,以增深感情,也称“看麦收”。今日瞧夏之俗仍行于各地民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河南习俗节日由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河南习俗节日由来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qbcbjlaw.com/post/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