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化节日,唐代文化节日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代文化节日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唐代文化节日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唐代国家仪式包括哪些?
1、每年元日(正月初一)、冬至(阴历十一月中旬左右)举行的国家庆典,是最受唐朝君臣重视、规模最为盛大、仪式最为隆重的节日活动
2、参加庆典活动的有九品以上京官、地方各州府的朝集使者、参加礼部科举考试的学子以及周边少数民族***和外国***所遣赴首都长安进行朝贡和友好访问的酋长、使者,最多时可达1万多人。届时还要举行朝贺皇帝的隆重仪式。朝贺礼毕以后,皇帝还要登楼肆赦,发布大赦之令,届时还要举行金鸡大赦
比如唐朝的“叉手礼”,其礼仪流行在唐宋之间,属于后辈对长辈的敬重礼仪,见面时后辈会对前辈,举手双手交叉,掌心朝身体,来做出叉手礼。宋朝文人曾写有一本《事林广记》的古籍,里面描述了叉手礼的过程:
“凡是叉手之法,以左手紧握右手拇指,而左手小指需朝着右手腕,左手大拇指朝上,右手四指皆笔直,如右手掩住其胸,收不可太着胸,需稍离二到三寸左右,此乃才为叉手法”。
叉手礼
在唐朝开始流行使用,并且沿袭到宋朝,特别是一些***机关,上峰高管对底下官员派发任务的时候,下属官员需要行一个叉手礼,然后嘴上要回复一声:“喏”,跟现代的:“是”一样道理。此喏非唯唯诺诺的诺音,正确念法是“惹”。估计是想表达下官也惹了这事情。近期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就出现过这种唐朝的“叉手礼”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观摩一下。
递名刺
唐朝由于经济繁荣,天下太平,子民们之间的人际交往开始频繁。此时有身份的、有职务的唐朝人就会叫人专门制作一种象征自己的身份跟职业的身份牌,叫做“名刺”。而该种重视礼貌的礼仪,一般成为唐朝书生介绍自己的方法,很多时候前去别人府邸拜访,下人不认识来者,又不能直接放其进去,于是来访之人就递上一张名刺,让下人传给主人,主人看后就明白,来者是谁了。
唐朝有哪些节假日?古时候的官员皇帝是天天都要上朝吗?
唐朝***日多,官员休***制度也非常宽松。
1、旬***
唐代把实行了八百余年的五日一休沐,改成了十日一休沐,时人称为“旬休”。明代王三聘《古今事物考》:“休沐始于汉,其以旬休,始于唐也”。旬休的具体日子,是每月的第十天、第二十天和最后一天,也称“上浣”、“中浣”、“下浣”。虽然“九日驱驰一日闲”,例行***日在账面上比汉代少了一半,但因为官吏不再住在官署,与家人的团聚时间倒是多了。
2、节***:包括春节、元宵、端午、重阳等重大节日以及各节气的***日
《唐六典》(张九龄等人编撰的行政发典):“内外官吏……谓元日、冬至各给***七日,寒食通清明四日,八月十五日、夏至及腊各三日。正月七日、十五日,晦日,春、秋二社,二月八日,三月三日,四月八日,五月五日,三伏日,七月七日、十五日,九月九日,十月一日,立春、春分、立秋、秋分、立夏、立冬、每旬,并给休***一日。五月给田***,九月给授衣***,为两番,各十五日……”
统计下来,民俗节***二十七个共47天。其中,元日(春节)和冬至享受的是长达7天的“黄金周”。
3、田***
五月有15天田***,可以抽身照顾家中农活。
4、授衣***
九月有15天的授衣***秋收和准备冬衣。总计旬***36天,节***47天,加上田***和授衣***30天,总数已达113天不上朝,这还没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代文化节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代文化节日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qbcbjlaw.com/post/23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