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都节日风俗,乐都节日风俗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乐都节日风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乐都节日风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青海娶亲风俗拿什么东西?
1、认门
男方选择吉日,在正午12点前到达女方家,谓之认门。认门结束之后要邀请女方家长择吉日到男方家拜访,并且在下午4点前离开。
2、转家
女方家在约定日12点前到达男方家,谓之转家。在转家这一天,男女双方的家长要商定定婚日期、结婚日期,以及结婚首饰、聘金、酒宴等事宜,下午4点前离开。
3、定聘
定婚日期男方携带备办好的首饰、聘金以及4样礼物,在中午12点前到达女方家。定聘仪式结束之后,男方必须在下午4点前离开。
4、迎亲
男方在吉日、吉时前往女方家迎亲,到达时女方不能开门,经男方叫门、塞红包后才能开门以图吉利,女方家准备一半酒席(上马席)招待迎亲的亲朋,一般从进门到离开需2小时左右。
5、结婚
新娘迎娶回家后举行结婚仪式,新郎、新娘进入洞房,男方的妹妹给新嫂子端水净手、净面。男方的嫂子给新娘下面打2个荷包蛋但面不能下熟,并问新娘“生不生”。新郎、新娘进入洞房的同时男方家准备一半酒席(下马席)招待送亲的亲朋,中午时分正席开始新郎、新娘开始敬酒。
青海订婚流程?
订婚流程如下:
1.在以前,举行订婚仪式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带点迷信色彩的“合婚”。还是由媒人出面,把男女双方的出生年月,生辰八字等写在一张大红贴上,这种帖子也有一个专用名字,叫“庚帖”。
2.媒人把庚帖写好后,再交给双方的父母,由他们找阴阳先生推算八字,看生辰对不对,属相和不和,有没有相克的地方,这就是所谓的“合婚”。在以前,合婚是个重要的关口,有很多很般配的婚姻,就因为阴阳先生的胡说八道而没有成。因为,按他们的推算,属相既合、生辰八字又好的婚姻几乎没有几对。
3.但如果真的合出来是八字不犯、属相不克的“上上婚姻”,男方就要给女方送一定数量的礼物,包括给姑娘的一套衣物,提的礼品包也不再是茶叶,而是“羊肉方子”和酒。“羊肉方子”就是一块切成四方形的羊肋巴,每块大约五六斤重。
现在,这一仪式早已被丢进历史的垃圾堆中,现在的年轻人结婚,再也没有“合婚”、“订婚”这一说,如果有,也是和下面的“送礼”仪式合到一起进行了。
元宵是一年的第一个节日吗?
元宵节不是一年的第一个节日 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属于农历节日。按照传统的农历节日先后顺序排序,元宵节也不是第一个节日,最明显的在元宵节之前还有春节。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LanternFestival)、上元佳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中国古俗中,上元节(元宵节)﹑中元节(盂兰盆节)﹑下元节(水官节)合称三元。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2008年6月14日,北京市怀柔区、密云县,山西省柳林县,河北省蔚县,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泉州市、晋江市、仙游县、连城县,甘肃省永昌县,青海省乐都县申报的元宵节(敛巧饭习俗、九曲黄河阵灯俗、柳林盘子会、蔚县拜灯山习俗、马尾-马祖元宵节俗、泉州闹元宵习俗、闽台东石灯俗、枫亭元宵游灯习俗、闽西客家元宵节庆、永昌县卍字灯俗、九曲黄河灯俗)经***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类别:民俗;编号:Ⅹ-71)。 2014年12月3日,北京市门头沟区,河北省滦平县,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浙江省宁海县,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陕西省彬县申报的元宵节(千军台庄户幡会、抡花、河上龙灯胜会、前童元宵行会、淄博花灯会、彬县灯山会)经***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春节 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算结束,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 春节的时间(农历正月初一)在[_a***_]1月21日至2月21日之间游动。“最早的春节”(如1966年的1月21日)和“最迟的春节”(如1985年的2月20日)相差整一个月。根据历法计算,如果农历不进行人为调整的话,2319年2月21日将迎来“史上最晚春节”,此前春节最迟出现在公历2月20日,为1920年和1985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乐都节日风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乐都节日风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qbcbjlaw.com/post/30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