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文化节日,中国首个文化节日是什么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首个文化节日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中国首个文化节日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端午节是中国唯一入选世界非遗的传统节日?
2006年5月,***院将端午节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中韩端午申遗争夺战,激起了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以及端午节背后对于中华文化龙图腾的崇拜才是端午节成为我国第一个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节日的原因。
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国节日?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蕴味无穷。
清明节。农历四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是我国汉族及一些少数民族人民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但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首个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是端午节。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中秋节起源于何时?它是如何成为我国传统节日的?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
在我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那些王公贵族,文人墨客也仿效帝王的做法,每到农历八月十五对着天上的一轮像玉盘似的月亮拜月,赏月。这天的月亮是一年当中最亮最圆的时候,又有嫦娥奔月成仙的神话故事,给人于无限美好的遐想,期望神仙给人间带来好运。
- 到了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节日。到了八月十五月儿圆这天,人们拜月赏月吃月饼。据说月饼以前叫胡饼,有一年中秋节,唐太宗李世民和贵妃扬玉环在月下赏月,品尝月饼,唐太宗觉得胡饼的名字不好听,贵妃娘娘望着明月,若有所思,不如把它叫做月饼可好?唐太宗一听高兴坏了,名字好听,圆圆的形状像月亮,,象征着阖家团圆,太有寓意了。从此胡饼改为月饼了,一直沿袭至今。
- 中秋节盛行于宋朝,成为传统固定节日,与春节齐名。节日期间上至宫廷,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换上节日盛装,准备丰富的菜肴,拜月,赏月,吃代表团圆的月饼,文人墨客吟诗作对,盛况空前。
- 元朝末年,为了反抗元朝统治者残酷的压迫,朱元璋率领义军反抗,联合各路义军准备起义。由于统治者搜查严密,起义的时间传送不出去。军师刘伯温想出一个办法,把写着: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月饼里,派人以送礼的方式向各路起义军送达,以遮人眼目。各路起义军及时收到信息,共同高举义旗,大获全胜。朱元璋把月饼犒劳三军,以示奖赏。到了明清,中秋节人们互赠月饼,演变成我国传统节日。
- 2006年5月20日,***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被列为国家法定节***日。
中国民间过中秋节开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即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相关,又与民间农业生产有联系。《礼记》说,天子春天礼朝太阳,秋天祭拜月亮。可见祭月早在春秋已经成为区域性的礼数。贵族文人争相效仿,逐步流传到民间。可是民间也有“秋报”的习俗,这个习俗甚至早于祭月,所以雅俗之间可以因此一拍即合。
至于中秋何以成为我国的传统节日?那是因为中秋节以月亮圆缺预兆人们的团圆,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情感。作出这个历史性的决定也很复杂,因而也有把中秋节叫做“端正月”的,一年里有十二个月就有十二个月圆之夜,但只有八月十五的月亮最圆、最亮。因为农历八月十五是月球、太阳、地球的位置正好成180度,此时月球反射太阳的光线集中朝向地球的夜空,在光学的作用下显得最圆最亮。也有些地方认为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所以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首个文化节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首个文化节日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qbcbjlaw.com/post/36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