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寨鼓雨节日风俗,侗寨鼓雨节日风俗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侗寨鼓雨节日风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侗寨鼓雨节日风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侗乡文化是什么?
侗族是古代骆越的后裔,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现有人口有290多万,主要分布于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处的崇山峻岭之中,从事农业、林业生产,是人类古老的稻作民族之一。侗族原无文字,1958年设立了拉丁字母形式的侗文方案。从唐至清,中央王朝在侗族地区建立羁縻州、土司制度,社会处在早期封建社会。但是,侗族社会内部多用以地域为纽带具有部落联盟性质的款约来维护社会秩序。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了自己独特而灿烂的文化,其中“鼓楼、大歌、风雨桥”被称为侗乡三宝。
侗族信奉原始宗教,崇拜多神,无论是山川河流、古树巨石、桥梁、水井等,都视为有神灵之物,都是崇拜的对象。侗族人相信灵魂不死,有浓厚的自然崇拜、灵魂崇拜、祖先崇拜。生活中以鸡卜、草卜、卵卜、螺卜、米卜、卦卜测定吉凶。
侗族文化是鼓楼文化
侗族有三大国宝——鼓楼、花桥和大歌。鼓楼是侗寨的标志,有侗寨必有鼓楼。鼓楼模仿杉树形状建 造,在侗寨中属高层建筑,因为楼上置鼓得名,是侗族人民遇到重大***击鼓聚众、议事的会堂,平时是村民社交***和节日聚会的场所。侗族的文化与鼓楼密不可分,重大的活动都在鼓楼里举行,鼓楼是侗族文化的载体和精华,因此,侗族文化又叫鼓楼文化。
11月和12月少数民族传统节日?
榕江一带的侗寨于农历十月底至十一月初过侗年,年前家家户户打扫卫生,杀猪宰羊。过节时,男女老少身着盛装,跳芦笙、踩歌堂、斗牛,欢乐无比。锦屏一带则晚一个月,同样举行大规模***活动,走亲访友,谈婚嫁娶等。
苗年是苗族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具体举行时间在各个地方不尽相同。主要活动有踩鼓、吹唢呐、跳芦笙、***、斗牛、游方、对歌、爬竿等。节日前期,每家每户都备有丰盛的酒肉菜肴,缝制新衣,节日期间互相走村串寨探亲访友,互相祝贺节日。
贵州黔东南的苗族飞歌好听吗?它的音乐元素来自哪里?
感谢悟空问答官方帐号邀请!
以前只知道贵州是多少族民族的地方,今天初见头条提到贵州黔东南苗族的飞歌一词,心里还是疑惑一番,原先只想到全是山歌样似。因为以前在VcD碟上有听过类似的贵州山歌。
由于今天在头条上提到贵州黔东南的苗族飞歌的名字,我就仔细搜索听了些这方面内容的歌曲。感觉这种歌好听,其音乐情调明朗,曲调流畅,用音单纯,给人一种开朗豪放的感觉。
贵州黔东南的苗族飞歌的音乐元素主要还是来自歌手阿幼朵的醉苗乡专辑里。比如《苗乡侗寨》,《苗岭山歌》,《太阳鼓》和《醉苗乡》,另外雷佳的飞歌(苗族民歌),张超的《我在贵州等你》,还有廖沙的《歌唱美丽的家乡》和赵莉的《贵州山歌》等歌曲。
贵州黔东南的苗族飞歌给人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特点,加上其起伏与跌宕的旋律。听起来这些飞歌,感觉它的音域宽广,节奏自由,歌词简单,曲调明快,给人一种欢快的心情。确实可以从中领略到一种民族音乐文化的形式,这样的飞歌很值得给人们的欣赏而耐人寻味。
苗族飞歌是苗家人热情奔放、歌声嘹亮的民族歌曲,唱苗族飞歌出名的有出生在素有“歌的世界,舞的海洋”之称的贵州黔东南的歌后“阿幼朵”。 苗族飞歌种类很多,有表达爱情的,有赞美家乡的,有歌颂党和祖国的,有倾诉衷肠的,有离情别绪的等等。一代又一代的苗族劳动人民就是在苗岭上、田埂上唱着苗族飞歌长大的,有些人唱了一辈子。
贵州黔东南的苗族飞歌有如天籁之音,非常好听。
黔东南是苗族侗族自治州,苗侗少数民族长期聚居在那里,创造了厚重了优秀传统文化,也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悠久的苗族飞歌便是苗族文化传承的一大载体。
苗族飞歌热情奔放,旋律优美,民族元素浓厚。既有叙事性、也有抒情性。
苗族飞歌的元素来自苗族社区民间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既有对先祖的怀想,又有对美好生活的讴歌。
苗族飞歌深受黔东南苗族人民喜爱。家族、村寨、文化社区的盛典,无不有苗族姑娘唱飞歌。
近几十年来,苗族飞歌不仅走向了全国,也走出了国门。“苗族歌后”阿幼朵曾把苗族飞歌唱到了著名的音乐殿堂维也纳金色大厅。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侗寨鼓雨节日风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侗寨鼓雨节日风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qbcbjlaw.com/post/36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