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节日文化面临的现状,苗族节日文化面临的现状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苗族节日文化面临的现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苗族节日文化面临的现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苗族民俗文化?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以及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那么苗族的风俗是什么?
1生活习惯。苗族有吃油茶的习惯,其是将油炸后的爆米花,掺水煮成的待客茶,其还有吃山泥鳅和青菜的习俗。
2节日习惯。苗族除了汉族的节日外,还有三月初三青年男女对歌恋爱、四月初八吃乌饭、六月初六敬土地神、十月初二过小年等。
3婚丧习惯。苗族的恋爱是以歌为媒介的,在农历三月初三的时候,青年男女要对歌恋爱,其还有逃婚的习俗。而且一般在结婚前就要开始哭嫁。
4建筑习惯。苗族地区盛产木材,因此其过去的房屋都是木质结构的。苗族的房子一般都为吊脚楼,其分为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圈养牲畜或堆放杂物。
5服装习惯。苗族服饰其苗语叫做“呕欠”,主要是由童装、便装***装组成。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黔、湘、鄂、川等省区。那么苗族的风俗文化有:
首先是礼仪方面。苗族十分注重礼仪,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
其次是服饰方面。苗族各地的服饰不完全相同,男子多用布包头,身穿短衣裤。但苗族妇女的穿戴普遍比较讲究,尤其是盛装,极为精美,有的裙子有四十多层,故名百褶裙。
最后是节日方面。踩花山是境内苗族人民的盛大传统节日,一般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初三、初六这几天举办。
一、服饰
花垣苗族男子的服饰为头缠布帕,雅酉一带为花帕,其余地区为青帕,帕长1—3米长,戴多层“人字形”。身穿对襟衣,袖长而小,裤筒短而大,包青色裹脚。衣料多为自织“家机衣”颜煞费苦心有花格、全青、全蓝等到,花格衣最具有特色。二、饮食
解放前,花垣苗族以大米、包谷为主食,辅以红苕、大麦、小麦、小米、马豆等杂粮,一般日食两餐,五荒六月或灾年,贫苦人家常以糠菜充饥。解放后,人民生活有所改善,70年代后期,吃的均以大米为主,其他杂粮逐步转作为食品工业原料或牲畜饲料。
苗族鼓葬节是什么时间?
11月9日。苗族鼓藏节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西江苗族节日中,鼓藏节(也叫鼓社节或祭鼓节)规模最为隆重,内涵最为丰厚。今年阳历的11月9日,西江苗寨将迎来十二年一次(按虚为十三年一次)的鼓藏节。
时间是:一般在农历十月或十一月的某个“亥”日或“辰”日,
鼓藏节,苗语称为“努纽”,一般译为“吃鼓藏”、“吃牯脏”和“吃牯藏的节”,现称之为“鼓藏节”并约定俗成。
苗族过泼水节吗?
泼水节不仅仅是傣族的传统,很多国内外的民族都有泼水节,只是节日的意义不一样而已。在我国的湖南酉水就有一个泼水节,他被称为沅陵苗族泼水节。那么苗族泼水节怎么来的?苗族的泼水节有什么不同,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苗族泼水节的来历。
每年的9月11-13日就是沅陵苗族泼水节,也叫作沅陵山水运动节。湖南酉水岸边的泼水节自古就有,泼水是他们寻找爱情的主要方式,因为男人大多做船工纤夫排古佬,在水里讨生活。女人常在河边等男人,所以对上眼的男女就以对歌与泼水表达爱意,后来逐步就延伸成了苗族泼水节。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苗族节日文化面临的现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苗族节日文化面临的现状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qbcbjlaw.com/post/57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