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节日风俗壮族节日三月三的风俗,壮族节日三月三的风俗是什么

壮族节日三月三的风俗,壮族节日三月三的风俗是什么

kodinidkodinid时间2025-07-27 20:43:25分类节日风俗浏览1
导读: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壮族节日三月三的风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壮族节日三月三的风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三月三壮族习俗?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三月三”是怎么得来的?壮族三月三抢花炮的习俗是什么?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50个字?三月三壮族习俗?1、五色糯米板 节前家家……...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壮族节日三月三的风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壮族节日三月三的风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三月三壮族习俗?
  2. 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三月三”是怎么得来的?
  3. 壮族三月三抢花炮的习俗是什么?
  4. 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50个字?

三月三壮族习俗

1、五色糯米

  节前家家准备五色糯米板和彩蛋人们***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饭。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彩蛋则是歌圩中男女青年用以交际传达情感的物品。

壮族节日三月三的风俗,壮族节日三月三的风俗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抢花炮

  在农历三月三以及秋收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男女老少都会穿上节日盛装,天刚亮就争先恐后地奔向活动场所,抢得花炮的人被认为来年最有福气,也最受姑娘青睐。

  3、绣球传情

壮族节日三月三的风俗,壮族节日三月三的风俗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三月三”是怎么得来的?

壮族三月三歌节   是壮族人民盛大的传统节日,因以唱歌为其活动的主要内容而得名。举办的时间各地不一而称呼也不尽相同。壮族歌圩之俗源远流长,文字记载始见于南朝,后历代均有史书述事,到了清代和民国时期,有关歌圩的图书记录更为翔实,歌圩的内容和形式与现代差不多。青年男女对唱山歌是歌圩的主要活动。对歌分组有男对男,女对女,男对女三种,以第三种最吸引人。每组起码有歌师一人,专司编歌之责;歌手2人以上,多可达10余人,专司引吭高歌(其中也有配音的)。若无歌师,歌手亦编亦唱,身兼二职。各地对歌的程序大同小异,常见的有游歌、相见歌、求歌、初交歌、深交歌、盘答歌、离别歌。歌圩期间,除对唱山歌外,还有抛绣球、碰蛋、抢花炮、打扁担、演壮剧、唱师公戏或唱***茶等项传统项目。现代歌圩还增加了物资交流、文娱体育比赛和经贸洽谈等活动。歌圩普遍流行于壮族地区,其中尤以红水河、左右江流域各壮族聚居地最为常见。百色、田东、田阳、平果、凌云、德保、靖西、天等、崇左、宁明、龙州、凭祥、马山、都安、大化、巴马等县(市、自治县)相当流行。每场歌圩人数多者可达数万。198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作出决定,将每年农历三月三日定为壮族统一的民歌节。而南宁市的民歌节已发展为“国际民歌节”,常有国内外著名歌手参加,成了很有影响的大型民族欢歌盛典。(

壮族三月三抢花炮的习俗是什么

农历三月三以及秋收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男女老少都会穿上节日盛装,天刚亮就争先恐后地奔向活动场所,抢得花炮的人被认为来年最有福气,也最受姑娘青睐。

参与抢花炮的每支队有8人,队员通过突破、挡人、变向、快冲等方式冲进对方炮台,将花炮放入算得分。规则类似于西方的橄榄球运动,故被称为“东方橄榄球”。

壮族节日三月三的风俗,壮族节日三月三的风俗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传统的“花炮”是一个铁制圆环,直径约5厘米,外用红布或红绸缠绕。比赛场地通常设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数,也不分队数,每炮必抢,三炮结束。

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50个字?

三月三日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原始制度。

2、三月三的风俗

包五色糯米饭

节前家家户户准备五色糯米饭和彩蛋。人们***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米饭。

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彩蛋则是歌圩中男女青年用以交际传达情感的物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壮族节日三月三的风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壮族节日三月三的风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qbcbjlaw.com/post/68119.html

壮族花炮三月
节日习俗和实物文化遗产,传统节日文化遗产